四大因素对钢结构材料的影响
一.化学成分
1)化学成分
碳:钢强度的主要成分。随着含碳量的增加,钢的强度会提高,但钢的塑性、抗力、冷弯作用、焊接性和耐腐蚀性会下降,尤其是低温下的抗冲击性。
锰和硅:钢中的有利元素,它们是脱氧剂,可以提高强度,而不会过度降低塑性和抗冲击性。
钒、铌、钛:钢中的合金元素,既能提高钢的强度,又能保持突出的塑性和抗力。
铝:强脱氧剂,用铝来弥补脱氧,可以进一步减少钢中有害氧化物。
铬和镍:提高钢强度的合金元素。
硫和磷:运动中残留在钢中的杂质和有害元素。它们会降低钢的塑性、电阻、可焊性和疲劳强度。硫能使钢“热脆”,磷能使钢“冷脆”。
“热脆”:硫能生成易熔化的硫化铁。当通过热处理和焊接使温度达到800 ~ 1000℃时,钢会出现裂纹和脆性。
“冷脆”:在低温下,磷大大降低了钢的抗冲击性能。
氧和氮:钢中的有害杂质。氧能使钢热脆,氮能使钢冷脆。
二,黄金待遇的缺点的影响
常见的冶金缺陷包括偏析、非金属夹杂、气孔、裂纹、分层等。,这些都会让钢的功能变差。
三,钢硬化
冷加工,如冷拉、冷弯、冲压、机械剪切等。使钢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,进而提高钢的屈服点,同时降低钢的塑性和抗力。这种现象称为冷加工硬化或应变硬化。
四。温度影响
对钢材的温度适当敏感,温度的升降会使钢材的功能发生变化。相比之下,钢材的低温功能更为重要。
在常温范围内,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,钢材的强度降低,变形大。钢的功能在200℃左右变化不大,但强度(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)在430℃至540℃之间急剧下降。600℃时,强度太低,不能承受负荷。此外,在250℃附近有蓝脆,在260 ~ 320℃左右有蠕变。